2016年,我國打出煤電去產能“組合拳”。疊加“打贏藍天保衛戰”等行動,煤電,在過去幾年中成了我國“最不受待見”的電源。
但在2019年冬季、2020年冬季、2021年夏季以及剛剛過去的兩個星期里,由于氣荒、能耗雙控、罕見極端天氣等因素的影響,我國在不同地區、不同程度上接連出現了缺電現象,煤電的兜底保供作用也隨之凸顯。
煤電,又受到了重視。
今年前7月投資增幅已達70.2%
根據中國建筑企業協會近期發布的《中國電力建設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2》數據顯示,2017至2020年,我國火電工程投資額連年下降,由2017年的858億元降至2020年的568億元。2021年,我國火電工程投資抬頭,升至707億元,同比增長份額也在5年內首次變為正值,為24.5%。
2022年,我國火電工程投資延續了2021年的增長趨勢,漲幅更勝。中電聯最新數據顯示,2022年1-7月,我國已完成火電工程投資額405億元,同比增長幅度達到了70.2%。
政策口徑生變
在過去的幾年中,“淘汰關停30萬千瓦以下的落后煤電機組”“不再新建/核準煤電項目”,是我國各級政府主要持有的態度。
而從今年年初開始,能源保供的話題頻繁出現,國常會甚至連續十幾次提及部署。“推進支撐性電源建設”“再開工一批水電煤電等能源項目”的聲音出現。
在各地的政策規劃中,政策口徑也發生了轉變。
如廣東。廣東早在2019年印發的《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(2018—2020年)》就提出,珠三角地區禁止新建、擴建燃煤燃油火電機組或者企業燃煤燃油自備電站。而在步入“十四五”之后,廣東省也認識到電力供需并不樂觀的事實,提出要有序推進支撐性和調節性電源項目建設,建成投產已列入國家規劃的項目,支持革命老區、中央蘇區有序規劃建設支撐性清潔煤電項目。
煤電項目扎堆核準
近期,隨著國家給各省的新增煤電規劃建設項目指標下達,煤電項目開始扎堆核準。
據北極星電力網梳理,在8月尾的10天時間里,廣東省發改委接連核準了7臺煤電機組,并且根據國家要求,這些機組都必須在9月底之前開工,2024年底前投運。
而根據廣東省2022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表,還有4個大型煤電項目在預備中。
說建就建,煤電企業更要有保障
目前,隨著國家對煤價的控制以及高耗能行業電價上浮限制的放開,煤電企業大虧幾年之后有了喘息的空間。但是,根據中電聯發布的《2022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》,今年上半年,我國大型發電集團仍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煤電企業處于虧損狀態,部分企業現金流緊張。
當煤電不再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,各層面也認識到煤電的重要性之后,如何保障煤電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,如何為煤電企業紓困則需要更多的考慮。
北極星電力網了解到,已有省份政府出臺了促進煤電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文件,主要是從優化電力調度機制、保障電煤量價穩定、疏導電力熱力成本、化解經營資金壓力、加強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著手推進。具體措施里包括推動工業供熱實行市場化定價、加強外電參與調峰輔助服務研究、與煤電企業開展煤電聯營、建立能漲能跌的電價形成機制等內容。
但是,在目前發電供熱、輸電輸熱、售電等各自為政的情形下,要落實上述實則困難重重。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建設迫在眉睫。
來源:北極星電力網 作者:錚錚、Zoey